中国航天科技集团2023年计划实施60余次发射任务******
中新社北京1月18日电 (记者 李京泽)《中国航天科技活动蓝皮书(2022)年》发布会18日在北京举行。蓝皮书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2023年计划安排60余次宇航发射任务,发射200余个航天器。
根据蓝皮书,2022年全球共实施186次发射任务,发射航天器2505个,刷新历史纪录,发射航天器总质量1041.16吨,为本世纪以来最高值。
其中,美国实施87次发射,发射航天器总质量734.45吨,超过其他各国质量总和。中国实施64次发射,发射航天器总质量197.21吨,居世界第二位。俄罗斯、欧洲、印度、日本分列其后,发射次数居世界第三至第六位。
蓝皮书显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2022年完成54次发射任务,成功率100%,其中,长征系列运载火箭53次、捷龙三号运载火箭1次,年度发射首次超过50次,发射航天器总质量193.98吨,占全国的98.4%,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实现128次连续发射成功,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完成15次发射,刷新单型号运载火箭年发射次数纪录。
展望2023年,蓝皮书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2023年计划安排60余次宇航发射任务,发射200余个航天器,并计划开展一系列重大任务,主要包括载人空间站工程进入应用与发展阶段,空间站转入常态化运营模式,将完成1次货运飞船、2次载人飞船发射任务和2次返回任务;全面推进探月工程四期和行星探测工程,开展嫦娥七号、天问二号等型号研制;发射多颗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科研卫星和业务卫星;完成长征六号丙运载火箭首飞,进一步完善长征火箭型谱。
在火箭方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捷龙三号运载火箭副总指挥惠兴晨说,2023年,捷龙三号运载火箭计划在6月、8月、9月和10月分别完成一次卫星发射任务,将未来导航等二十余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四次任务均为海上发射。(完)
天津大学发现新型结晶抑制剂 有望用于治疗肾结石******
中新社天津2月3日电 (孙玲玲 焦德芳)记者3日从天津大学获悉,天津大学结晶中心教授龚俊波团队与休斯敦大学等开展国际合作,成功发现一种新型结晶抑制剂。该研究得到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成果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自然·通讯》。据悉,该抑制剂可有效抑制诱发尿酸盐结石形成的晶体生长,有望为肾结石患者带来福音。
据介绍,这种新型抑制剂能在特定浓度下产生“自抑制”结晶现象,可以控制甚至完全阻止晶体生长,为尿酸盐结石预防治疗提供了全新思路——患者只需把尿酸浓度控制在特定范围内,就能长效抑制尿酸盐晶体生长,不再需要其他外来治疗药物抑制肾结石的形成。
肾结石是尿液中无机或有机盐类浓缩过饱和析出形成的晶体聚结体。传统结石抑制剂多来源于天然中草药或水果提取物,这些“天然抑制剂”分子不同于结石成分,患者需要长期依赖药物或保健食品摄入。龚俊波团队与休斯敦大学课题组合作,首次发现了尿酸盐酮-烯醇互变异构体可成为一种高效的“伴生抑制剂”。尽管目前实现这种治疗路径还有待进一步研发,但这项发现具有广阔的研究前景和医疗价值。
“药物有效性与它们在人体中的溶解速率密切相关。通过这项研究,我们还找到了当互变异构体作为缺陷被纳入药物晶体内部时,会对其溶解速率产生显著影响这一重要规律。”据该成果论文第一作者、天津大学化工学院讲师汤伟伟介绍,“这不仅是学界在肾结石病理性结晶机理与调控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还可为高端药物晶体质量控制和工业结晶过程开发提供科学理论指导。”(完)